临沂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开始招生了!@
多家长喜欢恐吓孩子,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要打你了;你再这样,就给我滚出去!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是痛快了,但你有想过,你这么说其实有效果吗?你的孩子能接受吗?
“恐吓”行为真的有效果吗?
父母“恐吓”孩子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
有名的教授“虎妈”蔡美儿曾提到过自己教育女儿时,有过这样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她对两个女儿要求都很严格,除了成绩要特别好,每天还要按照规定练琴。大女儿比较听话,但是小女儿就很叛逆。
有一次她要求小女儿练琴,小女儿不肯。她威胁女儿说,“如果你不肯练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当时外面天气很冷,女儿穿的又很少,她以为这样做女儿一定会服软。但是没想到,女儿倔强的脾气上来,跟她杠上了,真的自己走出门去。
再严厉的母亲终究是母亲,蔡美儿不忍心看女儿受冻,只好主动跟女儿让步,“看来你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你回来吧”。
“恐吓”孩子即使一时收到成效,孩子也并未心服口服,只是碍于家长威严不得不屈服罢了,迟早有反弹的那一天。当然,如果你有一个跟蔡美儿女儿一样倔强的孩子,只怕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
“恐吓”行为容易产生负面效果
一、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爸爸妈妈经常打骂孩子,再加上一些贬低性的语言,比如:“你就是不如xx家孩子……”之类的话,这么说起不到任何效果,只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使孩子自暴自弃并产生自卑感。本来孩子能做好的事情,却故意不去做甚至去破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事畏手畏脚,胆小怕事,自卑感特别强烈。
二、使孩子产生恐惧心里。
这里要郑重的提醒家长,3岁之前的孩子-不能打,你想3岁前的小朋友对很多事情都处于懵懂的状态,他的神经尚未发育完善,打骂恐吓已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使孩子精神极度紧张,恐惧,重者会引发精神方面的疾病。
三、使孩子产生被遗弃感。
父母经常打骂恐吓孩子,并经常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这样的话语,家长只是吓唬孩子的话语,但是孩子却会信以为真,会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恐惧的心里,有随时都会被父母遗弃的感觉。这样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抑郁。
安全要求1、严格遵守幼儿园安全制度,教师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识,保证幼儿都在自己的视线里。并随机给幼儿灌输安全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时时提醒幼儿不推人、踢人、咬人、抓人、乱跑、上桌椅等)。2、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幼儿一天学习、生活。每天保证一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教师要组织户外游戏,大型玩具没有老师看护,禁止幼儿玩耍。3、幼儿离园时要交给家长,不能让不熟悉的人把幼儿接走,如家长有事,委托别人来接必须用电话与家长联系好,情况属实,才能让他人接走,未成年人一律不得接幼儿。4、教师离园前应认真检查,关好门窗,切断电源,将物品放在指定地点,整洁卫生,保证安全,才可下班。5、幼儿入园时,教师要进行晨检工作,防止幼儿带危险品入园。发现幼儿精神状态差,要坚持让家长领孩子就医。6、教育幼儿不能把纸、扣子、小橡皮等塞到鼻、耳、口中,哭泣时不要吃东西。7、幼儿上下楼梯,教师要负责安排幼儿排队靠右、手扶栏杆或墙跟着老师慢走,教师要在楼梯口停下,迎接完所有幼儿方可领幼儿去院中。8、下雨天,幼儿教师要注意地板滑,地上要铺上地毯,防止幼儿跌倒。9、教师每次离开教室都要和幼儿说明,告诉他们不能下位,对特别好动的要带在身边。(幼儿写字时或手中有危险品时教师不得离开)10、跟车教师要负责车上幼儿的安全,提醒他们坐好,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
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地方幼儿园等校外机构合作,通过合作机制、教师培养、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实习就业、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联合行动建立了校内外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以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品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